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 (记者 高凯)“十月作家走西城-宣南文化博物馆采风行”活动日前在京举办。
评论家李林荣,儿童文学作家周敏,作家阿乙,青年诗人伽蓝等二十位作家、诗人、评论家,深入宣南文化博物馆采风,观看《宣南往士》沉浸式导览剧,在焕然一新的“京师首刹”长椿寺跨越时空,感受宣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十月作家走西城”活动举办。主办方供图
李林荣表示,宣南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宣南文化被誉为北京文化源头、缩影与精华,到这里体验文学的起点让人受益匪浅。在这个文化语境中,让人加深了自己是中国人的感受,更加饱蕴民族情怀。此次沉浸式导览剧将人物、会馆、市民文化等生动串联,让人看到特定时空环境下的市民群像。作家阿乙说,北京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城市,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博览式了解北京的方式。作家、国际策展人盛蕾表示,这次沉浸式展览打通了事件发生的时空,让前来参观的作家同游客一起,更全面地体会宣南文化之于北京的意义。
据介绍,此次“十月作家走西城”活动系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之一,创办于2016年的北京十月文学月,是以“十月”文学品牌为核心,以文学界和出版界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市性文学主题活动。第八届十月文学月以“文学润泽心灵阅读丰富生活”为主题,其间将开展近百场精彩的文化活动,大力推进“书香京城”建设,进一步掀起文学热潮、阅读热潮,让爱读书、读好书在京华大地蔚然成风。
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联、西城区委区政府主办。(完)
图为武鸣掌突蟾。陈伟才 摄
中新网南宁9月5日电(林莉 岑昌桂 张德奇)全球新物种无尾目角蟾科掌突蟾属——武鸣掌突蟾日前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杂志《ZooKeys》上正式刊发,表明广西大明山国家级保护区再添新种获国际认可。
历经三年多的野外调查,根据形态、分子和声谱数据分析,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伟才,与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法规科、科研科以及铜矿护林防火站技术人员共同发现掌突蟾属一新种——武鸣掌突蟾。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武鸣掌突蟾是广西大明山国家级保护区第二个报道的掌突蟾属物种,该新种特征为雄性头体长26.0–26.7 mm,雌性头体长30.6–34.8 mm;背部皮肤粗糙,有疣粒突起;趾间无蹼和侧缘膜;背部具深褐色斑;虹膜上部分为铜褐色,逐渐过渡到下部分为浅银色;躯干两侧有不规则小黑斑和橘红色疣粒;具2种鸣叫声类型,主频6.0–7.5 kHz。
武鸣掌突蟾的发现,丰富了广西大明山国家级保护区乃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库,说明大明山国家级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家园,是物种基因库。下一步,大明山国家级保护区将持续加强对该物种及其原生地监测保护,开展保护区范围两栖动物种群监测与调查。(完)